我的網誌清單

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

歷久常青

電影「花樣年華」,除了東尼梁的演技給你我留印象外,相信張叔平打造的一襲襲美輪美奐的旗袍,大家也會記憶猶新。

旗袍,這種原是清朝八旗婦女穿著的長袍,到了今天,已被公認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服裝。每有重要或需強調中國人身份的場合,我們都可從女性身上,看到它的蹤影。
要把旗袍穿得好看,身裁是否要很高佻,我覺得是其次;相反只要剪裁得宜,布料及款式得當,就能讓人眼前一亮。

香港歷史博物館最近甪舉辦了「歷久常新﹒旗袍的變奏」展覽,對美麗的事物向來趨之若鶩的我,自是急不及待,一睹為快。以下是參觀後,我的「大發現」:

(一) 原來早在1930年,已有透視旗袍的出現,料子都是輕、軟、薄,讓我覺得女性穿上了,會有種說不出的嫵媚。

(二)早期的旗袍大多是原幅布剪裁,沒有甚麼縫駁位,如果布真的不夠寬,老師傅多在袖的位置縫補。如果不是展品中附有說明,是不容易察覺到的。這足見裁縫匠的手藝十分精細,一針一針盡是功夫。再如,那些滾邊、花鈕,每每因應布料或款式而設計,真可以跟藝術品嫓美。比較可惜的是,這些匠心獨運的巧手匠,現在碩果僅存的相信不多。

(三)真光女書院的藍布長衫校服,歷史悠久;那抹藍,原來是特別漂染的,而且從前學校校服的顏色都比較講究,各有自家特色,獨有編號,不易混淆、雷同。

(四)除了經常出現公眾的利孝和夫人外,儀態專家華慧娜女士都是旗袍的不二之臣,她們對如何演繹這種服式,各有心得。

(五)展出的二百多件作品中,琳琅滿目,當中我最喜歡的分別是「源」給最美麗的港姐朱玲玲設計的,與及劉培基先生給仙姐造的兩件。兩者都是款式簡單,同是黑色為主。不同的是:前者在布料的前裁上比較花心思,而後者在布料上綴上了同顏色、管狀的珠片,增加了線條與層次感。

旗袍,有它的獨有魅力,又具歷史與文化意義,所以我相信是歷久常青的。

展覽場內,嚴禁攝影,若要一窺全豹,非要親身進場不可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