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網誌清單

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

二月二十五日的日與夜

乍暖還寒,溼溼膩膩,一年中最討厭的日子又再來到。
濕氣重,人懨懨慵懶,昏昏倦倦,壓在工作的五指山下,眼前文字變得陌生,思想在十萬八千里外,跟陽光打交道,享受雲與清風……
潮濕春日,好走!

紅館
俏柳紅梅
台上絲竹弦管,聲情並茂,百轉千迴,唱盡離合悲歡,貪嗔喜惡,佳人才子,風流韻事,如夢如幻……
台下,人間苦,至親猝然暈倒,不及相見,已成永訣。
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風雨幾許,戲要演下去,人生路,還有好一段……
陳寶珠女士,珍重、節哀!

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

玄﹒緣

上星期在東鐵車廂的新聞廣播中聽到兩位失散多年的愛侶,因一本在書店寄買的舊書,而得以重逢。這令我想到李碧華的「煙花三月」中,記載了有關她如何替袁竹林婆婆尋找廖奎先生的故事。中國十多億人口,浩瀚如海,能夠遇得上,找得到,不啻應了那句:「有緣千里能相會」。

「緣」,其實是很「玄」的事,是你我無法去解釋的事。那是一雙無形的手,支配着各種安排。像袁竹林婆婆,能遇到李碧華這有心人,肯為她四出奔走,最終跟廖先生聯絡上,這若不是命運使然,上天撮合,那是甚麼﹖

因此,我這老人家信「命」……
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。努力以赴,得失與否,是該無怨無悔!
「緣滿情人節」這齣電影,再一次告訴我們:
「愛」要恆久,必須包括犧牲、諒解、包容……
「眾裡尋他」,最愛的往往就在身邊,燈火闌珊處……
電影沒有盪氣迥腸,有的只是淡如水的剖白,但就是這小情小趣,讓人知道愛其實是很簡單。
賀歲片只挑了這齣看,固然是因為「租客」太多,消化不來;「喜事」太瘋,笑不出來……
而潛台詞是:現實中我沒有的,只好在光影世界裏尋尋覓覓,聊以自慰。

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

疑問

作為傳媒,為甚麼要擬這一個混淆視聽的標題﹖

實事求事,很難做到嗎﹖
嘩眾取寵,無中生有的報導,為甚麼總是沒完沒了﹖
沒有觸目驚心的標題,真的刺激不到廣大市民閱讀的意慾﹖

肥姐忌辰 欣宜無影

(星島)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06:30
(綜合報道)
(星島日報 報道)陳淑芬及兒子陳家豪昨早與張徹太太到沙田 寶福山,拜祭好友沈殿霞 (肥姐)。由於昨日乃肥姐的死忌,陳太 特別帶備大批生果、鮮花和祭品,拜祭肥姐。陳太表示鄭欣宜 美國 登台,所以她會到溫哥華 拜祭肥姐,或於肥姐生忌才到沙田祭母。問到欣宜是否仍與Mark Ryan拍拖一事,陳淑芬稱並不知情,也不想多談這事。對於有傳欣宜擔心被陳太責罵,才有分手的消息,陳太即時作出澄清,坦言沒有,欣宜不會怕她責罵,相信是傳媒誤會。陳太續稱:「欣宜已經大個女,覺得她認識多點朋友也無妨。」文:Winnie 圖:羅安強

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

家長指引

上星期明報周刊 Book B"兩個媽vs有爸又有媽" 文章裏有這樣一句:「對孩子而言,最重要的是家長質素,而不是性別。」我非常認同。

家長的質素,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。
一個孩子,來到世界之時,根本一無所知,一無所有,他 / 她 日後是龍與鳳,蛇或蟲,百分之八十處決於家長如何去培養,去教育。特別是十歲以前,孩子都以父母為榜樣,爸媽的一言一動,他們照單全收,照學不誤。
 
上一輩,他們有許多念書不多,又或是為口奔馳,對成群兒女,疏於教導,我可以理解。但現在許多新一代,他們的知識普遍提高了,又不見得忙不過來,且孩子也是一個起兩個止,好好去教導,理應責無旁貸。可惜,事實擺在眼前,許多父母,他們並沒有好好照顧孩子,有些太過疏忽,一些又流於溺愛。我不只一次目睹,小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給父母霸佔座位;貪小便宜時的當仁不讓……我總不相信這些行為是學校老師教授科目之一。
以下是聽來的故事:

( 一 ) 一個住得離學校不遠的孩子幾乎天天遲到,問題不是孩子賴床不肯早起,而
是送他上學的母親慣性遲到。

( 二 ) 家長:為甚麼我的孩子不能參加這項活動﹖
老師:因為名額有限,所以章程上早已列明,如參加人數過多,會抽籤決定。
家長:這公平嗎﹖同是一間學校的學生,我家孩子為甚麼不能參加﹖
老師:剛才不是提到抽籤……
家長:我怎知道你是怎樣抽籤的……(下刪十萬字)……那反正只是多一個半個,就讓我家孩子參加吧!
老師:真對不起,人數實在有限制,如果我現在讓你的孩子參加,對於其他落選的同學也欠公平。
家長:老師,有甚麼公平不公平,這世界根本沒有公平

我並不知道上面事件中的父母,會對他們的子女影響有多大。我只知道日子如何,力量如何,要教出健康的孩子,家長所付出的犧牲必須要很多很多,是一生一世的責任。如果,你不願付上許多精血,還是別把孩子帶到這世界來。

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

苦澀

兒時鬧劇……

一天午睡醒來,半夢半醒,見案頭有碗東西,不由分說,就把它往口送。待母親發現,這原先給父親準備的廿四味涼茶(幸好不是甚麼藥),已給我喝清光。

三歲定八十,對中藥一直從不抗拒。人家會嫌它「澀」,我只覺喝後,口腔齒頰間總留點甘;人家討厭煎藥時,傳來陣陣「苦」,我則覺是「香」……所以少年時代,遇有頭暈發熱,傷風咳嗽,一帖中藥,救我於水深火熱。無可否認,中藥不及西藥一針見血,成效或會慢點,但相對來說,副作用較少,不會令你昏昏欲睡,神遊太虛。

不過,自一個人住,有病,都光顧西醫去。一來省去煎藥的時間,二則希望早日藥到病除,免落得久病不癒,顧影自憐。

今天,身體有點小毛病,但因為手頭上仍有工作一堆,怕吃了西藥,昏了頭,如靈魂出竅。於是,封麈的藥煲,走馬上任。

這刻,一室漾着的藥香,伴我寫下了這幾行字,以誌我倆重遇……